【异名】麻子 (《本经》),麻子仁 (《伤寒论》), 大麻子 (《本草经集注》),大麻仁 (《药性论》),白麻子 (《千金•食治》), 冬麻子 (《食医心镜》), 火麻子 (《本草新编》)。
【基原】为桑科植物大麻的种仁。
【原植物】大麻 (《本草经集注》) satiwi L.,又名:麻(《诗经》),汉麻(《事物纪原》),火麻 (《日用本草》), 山丝苗 (《救荒本草》),黄麻 (《纲目》)。
一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分枝,表面有纵沟,密被短柔毛。掌状复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对生;小叶3~11,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密被灰白色毡毛;柄长4~14厘米,有短绵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呈疏生的圆锥花序,黄绿色,花被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细长;雌花丛生于叶腋,绿色,每朵花外被1卵形苞片,花被1,膜质,雌蕊1,子房圆球状,花柱分为2枝。瘦果扁卵形,长4~5毫米。有细网纹,外围包以黄褐色的苞片。花、果期因产地不同而异,华东花期5~6月,果期6~7月;华北花期6~7月,果期8~9月。
全国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根( 麻根 )、茎 皮部纤维(麻皮 )、叶( 麻叶)、雄株花枝( 麻花 )、雌株的幼嫩果穗( 麻费 )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秋、冬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药材】干燥果实呈扁卵圆形,长4~5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光滑,灰绿色或灰黄色,有微细的白色、棕色或黑色花纹,两侧各有1条浅色棱线。一端钝尖,另端有一果柄脱落的圆形凹点。外果皮菲薄,内果皮坚脆。绿色种皮常粘附在内果皮上,不易分离。胚乳灰白色,菲薄;子叶两片,肥厚,富油性。气微,味淡。以色黄、无皮壳、饱满者佳。
产黑龙江、辽宁、吉林、四川、甘肃、云南、江苏、浙江等地。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再加乙醚20ml洗涤,弃去乙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火麻仁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15: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乙醇溶液-硫酸(1:1)混合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资讯热点
养生爆料
精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