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材 > 药材鉴别
正品天麻来源于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等地,春冬两季采挖。该品外表呈椭圆形,稍扁;表面灰黄色或浅棕色,有纵向皱折细纹,习称“姜皮样”;有明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中药志》中对王不留行品种的辨别有这样一段记载:“古人对于王不留行的记载互不一致。宋朝《证类本草》王不留行的附图中,其中河中府王不留行可能是石竹科女娄菜之类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9
王不留行为较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功能。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等病症。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9
真品马槟榔 外形呈肾形或圆形而扁,一端常呈鸟喙状,外表较粗糙,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种子中央有一半环状痕迹,一端与种脐相遇,种脐明显,种脊通常不明显,种皮坚硬,内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8
真品马兜铃:外观呈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直径2~3厘米。外皮灰绿色或灰黄色,有12条凸起的波状纵棱,其间夹有6条顺纹及横向的细脉纹,一端较平,有小脐,一端有细长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8
马钱子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曰:“状如马之连钱,故名。”《本草原始》载:“番木鳖,木如木鳖子大,形圆而扁,有白毛,味苦。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7
真品脱皮马勃其子实体外观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5~18厘米或更大,幼时外皮白色,成熟时渐变为灰棕色至黄褐色,纸质,常破碎呈块片状,或已全部脱落。伪品大口静灰球的干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3
马的胃肠中的结石。其性凉,味甘咸,有小毒,入心、肝经。据测定,主要成分为磷酸镁,碳酸钙,碳酸镁等,具有镇惊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惊痫癫狂、痰热内盛、神志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3
马宝为珍贵药材之一。历代本草未见记载。《本草纲目》收有“鲊答”其形状描述颇似马宝。具有镇惊化痰、清热解毒之效。为治疗惊痫癫狂要药。来源 为马科动物马Eq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3
来源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Bge.)Kitam及刻叶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tosum(Bieb.)kitam的干燥全草或根。刺儿菜系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状茎长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3
鉴别要点 女贞子形状特征:果实肾形或卵形、黑色、皱缩,具宿萼或果梗;体轻、果皮薄,破开,种子通常为1粒、肾性、有油性;气微、味甘微苦涩。而类似品小叶女贞,果实类球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真品女贞子:干燥果实呈卵形或椭圆球形,有的微弯曲,长5~10毫米,直径3~4毫米,外皮蓝黑色,具皱纹,两端钝圆,底部有果柄痕;质坚,体轻,横面破开后大部分为单仁,如为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川楝的果实,每年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有小毒,具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症。《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川牛膝和怀牛膝两者虽功用相似,但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别。怀牛膝最早见于《本经》,是苋科植物牛膝的根,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川牛膝最早见于《滇南本草》,为苋科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贝母在地则得土金之气,在天则禀清肃之令,其味辛平兼苦,微寒而无毒,能入手太阴、手少阴二经。味苦能降,微辛能散心胸郁结之气,为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之殊药;气味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