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大椎、曲池、委中、阴陵泉、足三里。
【操作】病人俯卧,先取三棱针点刺大椎、委中,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再令病人仰卧,同前法在曲池、阴陵泉和足三里拔罐。每天1次。
4.痰湿犯肺型: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哮喘短气,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濡滑。
【取穴】
①肺俞、中府。
②脾俞、膻中。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应,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10~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腋中拔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拔10~15分钟。
每天1次,每次l组,两组交替进行,10天1个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5.脾肾阳虚型:症见咳嗽气喘,动则加剧,痰液清稀,每至寒冷季节发病,多伴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取穴】
①脾俞、肾俞、膻中。
②中府、气海、足三里。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和双侧肾俞拔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气海和双侧足三里拔15分钟。
6.痰热遏肺型:症见喘急胸闷,喉中哮鸣,声高气粗,呛咳阵作,痰黄稠黏,咯吐不利,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取穴】肺俞、膻中、尺泽。
【操作】病人仰卧位, 先用三棱针在膻中和尺泽各点刺3下,然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在点刺穴位拔5分钟;再令病人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5分钟。每天1 次,5次1个疗程。
7.脾肺气虚型:症见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多清稀,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则】健脾益肺,化痰平喘。
【取穴】
①肺俞、脾俞、足三里。
②膈俞、膻中。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足三里穴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和双侧脾俞拔罐。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膈俞拔罐。
两组交替进行,10天为1个疗程。
8.肺虚邪滞:症见咳嗽痰稀,气短,遇寒加重。气力,咳声低怯,久治不愈,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补肺益气,散邪通滞。
【取穴】肺俞、风门、身柱、足三里。
【操作】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的玻璃罐,用留罐法在双侧风门、身柱穴、双侧肺俞、双侧足三里拔10分钟。隔天1次。
注意
1.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操作,避免燃火造成烫伤。
2.拔罐时室内要温暖要避开风口,防止若凉。
3.再次拔罐要选择未拔过的地方,不要在近期拔过罐地方重复拔罐。
资讯热点
养生爆料
精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