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方组成】甘松5克,梗米1~2两。
【功效主治】行气止痛,补脾健胃。适用于气闷胸痛,脘腹胀疼,食欲不振,胃寒呕吐。
【煮制方法】先煎甘松取汁,去渣,再用梗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甘松药汁,稍煮一、二沸即可。
【注意事项】甘松粥以3~5天为一疗程,每天两次空腹温热食用。由于甘松含有挥发油,因此,不宜过煎久煮。发热的病人不宜选用。
【来源】《饮食辩录》
【粥义解说】甘松,异名“香松”,为败酱科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甘松的根茎。主生产于川西松州,其味甘而气香,故又名“甘松香”,后世简称“甘松”。现在,除四川主产外,甘肃、青海亦有所产。入药以主根肥壮、条长、芳香味浓者为佳。
根据中医古书上记载,甘松专入脾胃经,性温无毒。《本草纲目》中说:“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本草汇言》称:“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还说:“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根据临床实践,甘松的作用在于理气郁、醒脾胃、止疼痛,它可以“助百液之不足,增消化之机能”,适用于胃痛,胸腹胀满,头痛,不思饮食。
资讯热点
养生爆料
精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