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针灸 > 针灸常识
一、穴位埋针法禁忌穴位埋针法,又称皮内针法,是指用特制针具或毫针在穴位特定部位的皮内或皮下留置一定时间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应用时要重视下列注意事项。(一)、皮内针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与打针吃药一样,针灸也是要掌握“剂量”的,但长期以来针灸治疗缺乏规范,不仅医生师承的操作手法不同,而且衡量治疗到位与否也主要依据医患双方的“临床感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②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腧穴。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1、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2、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现在书刊、报纸上介绍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中医经络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来,许多朋友都会觉得不知从何入手。最大的困难,还是怕找不准穴位。中医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针灸治病是采用独特的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达到其防治疾病的目的,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调和阴阳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各种痛症,痹证,痿证,心、胃、肠、胆、膀胱、子宫等器官的功能失调,癫狂,肌肉、韧带、关节的损伤性疾病等,针刺麻醉。①麻痹病证电针最适应于麻痹病的治疗,如偏瘫、小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电针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在40伏以上者,最大输出电流应控制在1毫安以内,避免发生触电事故。1、调节电流量时,应逐渐从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以防引起肌肉强烈收缩,患者不能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此种针术为治风湿寒证最理想的方法。治疗风湿及寒痹、如关节炎,肩周炎、肢体麻痹症,肌肉萎缩症等,可以取有效穴位,也可在压痛点上刺针。针体加温到45℃,时间为30~60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电热针应禁止穿过血管或紧靠血管和神经纤维,避免烧伤血管引起出血和损伤神经纤维造成永久性麻痹。对风温寒病证的治疗,其温度不能超过55℃。应用温度超过75℃时,要捻转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灸法能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协调脏腑,从而达到预防、强身、抗衰老和治疗的目的。(一)溫通经脉行气血《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温,归脾、肝、经,生长于全国各地,以湖北蕲州出产的艾最好,又称蕲艾。《本草从新》记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面垂绝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灸法注意事项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2.根据病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约有7成的病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被疼痛所折磨,尤其是一些已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癌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有少数病人的癌痛即使使用多种止痛药都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麦粒肿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本病称谓颇多,如针眼、眼丹、偷针、土疳、实热生疮等。患病部位均在上下眼睑,多数患处在眼睑外部,少数在眼睑内部,俗称里偷针。笔者采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24
 55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