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 > 医案心得
一可平喘止咳。地龙咸寒沉降,有解痉平喘之功;川芎辛温升散,有利肺散邪之效,二药相伍,有较强的止咳平喘作用。小儿肺热咳喘者,加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清泻肺热;风寒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近年来,川芎常用于心绞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慢性盆腔炎、乳腺增生、中风恢复期、脑缺血等。川芎也是妇科良药,在四物汤(川芎、地黄、当归、芍药)中是主要的活血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川芎本名芎穷,因四川省产量多,质量好,习惯上就称为川芎。川芎味辛,性温,属活血化瘀药。有行气活血、搜风、开郁等作用。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辛温走窜,一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净之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若外邪侵袭,气滞血瘀则致络道不通,清窍、脑络失养,皆可致头痛。《内经》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川芎重用,善治头痛。余治疗顽固性头痛,立一方名曰川芎止痛汤,方用:川芎30克,菊花、白芷、藳本、钩藤、葛根、地龙、赤芍、桃仁、红花、延胡索、丹参各15克,罂粟壳10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川芎“味辛温,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本经》)川芎为《本经》上品,原名芎穹,其味辛温,能“上行头目”,祛风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现代研究表明:千金藤藤茎含千金藤碱、表千金藤碱、次表千金藤碱、间千金藤碱、原千金藤碱、原间千金藤碱、千金藤比斯碱、千金藤默星碱等。药理证实从中提得的千金藤碱可抑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8
①治大便秘结:山乌桕根一两。用水煎服。②治白浊:山乌桕根须一两,猪肉二两。用水煎服。③治蛇咬伤:山乌桕根一两,枫木叶二两。共捣烂,用糯米水四两,调匀,取汁服。渣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4
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二经,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以下功效:补虚固脱近代医家张锡纯云:“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01
根据最新的流调(滕卫平教授牵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2.8%,也就是说全国有1.2亿人患有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国内研究差异较大(16.0%~86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13
作为中医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方剂是在辨证、立法之后,选定适当的药物与用量组合而成的。其结构一般包括君、臣、佐、使四个部分或四种角色,而君药无疑是其中的主角或核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13
辨治郁热重视少阳与肝孔伯华先生重视从少阳以疏散郁热,其融合伤寒、温病之从少阳和解,宣畅之要意,并灵活化裁。其以薄荷、龙胆草二者,辛味可透,寒凉可清,病患且多肝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13
湿秘,是因湿邪导致的便秘。早在《黄帝内经》就有相关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跗肿骨痛阴痹.....时眩,大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13
胃复安为临床常用的止吐及催吐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对于胃胀气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也有较好的疗效。而厚朴类药物有理气消胀,除满消食之功,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