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 > 医案心得
案1 患者余某,女,56岁。于2010年3月10就诊。因“乙肝病史3年余,乏力纳差1月余”,西医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经西药护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后,症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第二届国医大师徐经世是我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大家,出身于中医世家,系安徽中医徐氏医学第三代传承人。他在中医肝病方面继承了先贤之精华,多有研究,颇具心得,创立了治肝&l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养阴法龙某,男,42岁,2017年5月8日初诊。乙肝肝硬化伴腹水病史多年,当地住院因保守治疗疗效不佳,建议上级医院肝移植。即而前往上海某医院,住院治疗40余日,抽胸、腹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王鸿士(1919—1985),祖籍河北省武清人。幼承家学,师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和前清宫御医瞿文楼,得其真传。195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内科,曾任北京中医研究所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已故国医大师周信有,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从事中医医、教、研事业80余年,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并学习历代医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李佃贵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博士生导师。现介绍李佃贵教授治疗肝病所用一组角药,以供同道学习。“三草”即地耳草、垂盆草、龙胆草。李佃贵教授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保持乐观健康心态。肝炎患者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平常、健康的心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才有利于身体康复。情感的变化对肝炎患者的病情影响极大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治消渴:《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治消渴用“栝楼粉和鸡子暴干,更杵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栝楼粉治大渴秘方:“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1
男,7岁。初诊:2018年9月4日10时。患儿嘴角不时向左抽动,每分钟约3~8次。患儿出生以来身体健康,出现该症状已经有半年多,刚开始没注意,发觉后,在省市各大医院均进行过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①治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②治便血。用3克王不留行研为末,水送下。③治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制)、龙骨、瞿麦穗、麦冬,等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9
带状疱疹临床常见,用王不留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取王不留行30克,鸡蛋2个,用文火将王不留行焙干呈黄褐色,以不焦为度,研成细末,鸡蛋捅一小孔,倒出蛋清,将蛋清与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9
《本草纲目》曰:“治伤寒热病,咽喉肿痛,消痞块,并含之咽汁,或磨水噙咽。”用于风湿顽痹有特效。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7
,中医认为,马齿苋性寒,味酸,入大肠、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利湿之功,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马齿苋具有抗菌、收缩子宫、抗氧化、延缓衰老和润肤美容、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7
马齿苋具有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多吃马齿苋可防老年痴呆此项科研成果,日前通过科技局专家组鉴定。课题组经过3年潜心研究,反复进行大量的动物试验,从分子生物学角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5
马勃性味辛平,入肺经,功能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湿疹诸疮。其临床配伍应用如下:咽喉肿痛:马勃善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咽喉肿痛之要药。可单味应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3
元参味甘、苦、咸,性寒。入肺、胃、肾经。质润多液,色黑入肾,为泻无根游火之圣药,可养阴凉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解毒散结。主治热毒实火,阴虚内热,痰火郁结所致的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3
马勃50克,白芷50克,75%酒精500毫升,将马勃粉末和白芷片放入瓶口较大的玻璃瓶中,盖上瓶盖。待药物浸泡一周后,滤去药渣,瓶装封存待用。适用于各类湿疮、癣、婴儿湿疹、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23
治口腔溃疡:小麦粉烧灰与冰片以2:1比例混合研细,吹在溃疡面局部,日2~3次。治自汗盗汗:浮小麦5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或浮小麦30克,大枣30克,龙眼肉10克,水煎,连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1
冻疮:生川楝子300克,白及20克,红花15克。打碎装入陶瓷或砂锅内加水反复煎熬取汁,去渣,再浓缩成膏,每晚用温开淡盐水洗净患处后,涂上此膏,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连用3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因以四川产者最为上乘,故名川楝子。其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主要功效为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可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头癣:川楝子(烤黄)、木槿皮,樟脑。研细末,用香油调成油膏。先用生理盐水洗净疮痂,擦干,涂患处。每日一次,连用10天为一疗程。胆石症:川楝子、川芎、木香,冰片,穿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得配本草》有“(川楝子)得吴萸,疗气痛囊肿”,“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之症”的导气汤(《医方简义》)亦有二药配伍。二药配伍,辛开苦降,寒温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常见于妇女产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中药川楝子疏肝郁,清胃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川楝子配以红糖,可防川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川楝子味苦,性寒,属理气药范畴。亦名金铃子。川楝子能入肝经舒肝气。故常用于治疗肝气痛、肝气胀。胁痛,疝痛,胸脘满闷疼痛等症。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
川楝子味苦寒,主入肝经,具有很强的清肝火、疏肝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和肝郁化火证。《本经》谓其主“温疟伤寒大热烦狂”,盖因其味苦寒,能导火毒下泄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