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 > 医案心得
唯有明代李时珍,在苏颂五倍子“内多虫”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考察:“此木生丛林处者,五六月有小虫如蚁,食其汁,老则遗种,结小球于叶间,正如初起甚小,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6
北沙参、天冬、麦冬、五味子为临床常用的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药对。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 养胃生津之功效。天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6
五味子降转氨酶是通过现代药理学验证过的,《中药大辞典》就有单用五味子粉降转氨酶的记载。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如今通过中医临床观察,有些降酶效果并不理想。究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6
五味子其性酸、甘、温。归肺、心、肾、脾经。能益气滋肾,止咳,止汗,止泻,涩精,生津,安神。中医常用于治疗失眠、健忘、心悸多梦、易惊、遗精、早泄、遗尿、体虚自汗与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6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述了慈禧服用五味子膏案。书中介绍:“光绪年六月初八日,五味子膏。五味子八两。水洗净,浸半日,煮烂,滤去滓,再熬似饴,少加蜂蜜收膏。&rd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6
五味子合润肺饮方药组成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6
现代临床证实,人参配伍五灵脂,善治虚中夹瘀之证。如上海姜春华教授善用二药相伍治疗肝脾肿大,凡见瘀血日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5
木蝴蝶苦寒,性升,轻散理气,为治咽喉疾患的常用药,常用于治疗咳嗽、喉痹等证,亦有疏肝止痛之效,如《本草纲目拾遗》曰:“治心气痛,肝气痛。”柿蒂苦平,性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4
睾丸炎一症,成人小儿皆可发生,大多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为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缠绵难愈。中西内外之常规治疗均疗效不显,患者苦不堪言。陈潮祖早年于兄陈继戎处得一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3
磁共振、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未见异常。中医学认为,久病入络,多虚、多瘀、多郁,《类证治裁·疼痛》载“若六淫外侵,精华内痹,郁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2
中医认为,无花果有健脾胃、清湿热、消肿解毒及润肠通便等功效,可治胃肠湿热诸症,尤其是湿热便秘。因为痔疮多由湿热下注肛门所致,而在便秘时易发,无花果对清湿热有显著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2
无花果味甘性凉,有清热生津、解毒消肿等功效,可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肠热便秘、消化不良、痈肿等疾,多于多种咽喉病都有较为不错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无花果中所含没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2
肺热喉炎:无花果干品25克,冰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3次。小儿腹泻:无花果3~5个,洗净后切成片,水煎后饮汤,每日3次。支气管哮喘:将鲜无花果洗净后,连皮捣烂,取汁半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2
取成熟无花果4~6个,洗净,去皮后放入锅内,加冰糖20克,水1000毫升。水煮开后,再用文火煮15分钟即可服用。连服7~10天为1个疗程,每年坚持一个疗程,可预防痔疮发作。《本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2
外感病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包括中风、伤寒、温病等在内。伤寒又有狭义与广义之别。广义伤寒包括了一切外感疾病,有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狭义伤寒专指太阳病伤寒证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一个精彩的篇章。与张昭辩论道:“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肝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形瘦,头晕耳鸣,多梦,两目干涩及视物不清或夜盲,肢体麻木,爪甲不荣,妇女经少色淡或闭经。唇舌色淡,苔薄,脉细。治宜补血养肝,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方隅在《医林绳墨》中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重症肝病在临床上治疗困难、预后不良、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故备受关注。病因多由黄疸肝炎久延失治,湿热侵袭,酒食不节,劳欲过度,情志、药毒损伤所致。初病及气,继病及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中医药治疗肝病有重要作用,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证实:五味子、垂盆草、白芍、黄芩、夏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李佃贵教授擅长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李佃贵认为,各种慢性肝病病程较长,病机错综复杂,很难以一方一法取效,必须谨守病机,治疗上顺应、恢复肝脏生理特性,截断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王鸿士,已故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一生治学严谨、勤奋刻苦、学识渊博,师承肖龙友、孔伯华、瞿文楼等京城名医,得其真传。王鸿士勤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肝肿瘤洪某,女,81岁,2013年3月6日中午12时诊。患者近半个月来肝区隐痛,饮食减少,近一周来腹胀,下肢轻度浮肿。肝功能检查正常,彩色B超检查显示肝内1.5厘米×1.3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在中医属于癥积、痞块、臌胀范畴。治肝二要治疗大法首在扶正袪邪:分清标本之轻重缓急,把握攻补之先后主次。扶正即调肝、健脾、养肾;因为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
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慢性肝病多因情志郁结、湿热疫毒、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损伤肝、脾、肾,气滞导致气臌,血瘀导致血臌,水停导致水臌。总属本虚标实,各有侧重,且以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