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名】龙牙草、施州龙牙草(《本草图经》),瓜香草(《救荒本草》),黄龙尾(《滇南本草》),铁胡蜂、金顶龙芽(《百草镜》),老鹳嘴、子母草、毛脚茵(《植物名实图考》),黄龙牙、草龙牙、地椒、黄花草、蛇疙瘩(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龙头草、寸八节(《分类草药性》),过路黄、毛脚鸡(《天宝本草》),杰里花、线麻子花(《植物名汇》),脱力草(《滇南本草图谱》),刀口药、大毛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地仙草(《东北药植志》),蛇倒退(《滇南本草》整理本),路边鸡、毛将军、鸡爪沙、路边黄、五蹄风、牛头草(《湖南药物志》),泻痢草、黄花仔、异风颈草(《闽东草药》),子不离母、父子草、毛鸡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群兰败毒草(山东),狼牙草(辽宁)。
【基原】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
【原植物】龙芽草(《救荒本草》) Ammonia pt7os Ledeb. var. japonica (Miq.) Nakai 。
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茎直立,全体被白色长柔毛,有时散生短柔毛,上部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有柄:托叶2枚,斜卵形,有深裂齿,被长柔毛;小叶片3~9,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1~6厘米,宽0.6~3厘米,先端锐尖,墓部楔形,有时稍斜,边缘锐锯齿,两面均被柔毛,具多数黄色腺点;顶端及中部的叶较大,其间夹杂数对小形叶片。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窄细,长10~20厘米;花有短梗,基部有2枚三叉形苞片;花萼简状,先端5裂,裂片倒卵形,密被钩刺;花瓣5,黄色,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10枚或更多;花柱2,柱头头状。瘦果,包于具钩的宿存花萼内。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荒地、山坡、路旁、草地。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龙牙草根)、带不定芽的根茎(仙鹤草根芽)均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夏、秋间,在枝叶茂盛未开花时,割取全草,除净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的全草,茎基部木质化,淡棕褐色至紫红色,径4~6毫米,光滑无毛,茎节明显,上疏下密,有时有残存托叶;上部茎绿褐色,或淡黄棕色,被白色柔毛,叶灰绿色,皱缩卷曲。偶见花枝或果枝。气微,味微苦涩。以梗紫红色、枝嫩、叶完整者为佳。
主产浙江、江苏、湖北。此外,安徽、福建、广东、河北、山 东、湖南、云南等地亦产。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 纯齿龙芽草 pilosa Ledeb. var. vis-—/a Kom.(东北)、绒 毛龙芽萆A. pilosa Lodeb. var. nepalensis (D. Don) Nakai、疏毛 龙芽草 A. pilosa Le-deb.、朝鲜龙芽草儿 pilosa Ledeb. var. co-rema (Nakai) Liou etCheng (东北)、多齿龙芽草儿 piZosa Ledeb. f. rfavurioa Nakai (东北大兴安岭)、亚洲龙芽草(又名:新强龙芽草)儿 a-siatica Juz等亦同等入药。
【成分】全草含仙鹤草素(Agrimonine)、仙鹤草内酯(Agrimonolide)、鞣质(为焦性儿茶酚鞣质、没食子鞣质等)、甾醇、有机酸、酚性成分、皂甙等。根含鞣质8.9%,茎含鞣质6.5%,叶含鞣质16.4%。茎、叶还含木犀草素 -7-葡萄糖试(Luteoin-7-f-glucoside)和斧菜素-7-/S-葡萄糖甙(A pi gen in-7H3-gl ucosi de )。
资讯热点
养生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