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 > 中药常识
1.镇静安神,治失眠症。石菖蒲对某些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又有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精神病患者亦有镇静和催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22
石膏味辛甘,性寒,属寒凉药范畴。石膏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用名熟石膏或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石韦本具利水通淋,凉血止血之功能,其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力虽古代医籍早有记载,却不被重视。笔者老师石恩骏教授认为,本品虽然寒凉,尚不属大寒之品,故凡临床诸多咳喘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4
,,,,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1、艾叶:有温中祛寒,温暖子宫,调经,安胎等作用。对腹中冷痛,小腹寒痛以及子宫寒冷,久不受孕,虚寒性痛经等,可配合当归、干姜,炒自芍,肉桂、小茴香、吴萸,香附等同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艾叶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堇色毛癣菌等真菌均有不同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艾叶又名艾蒿、灸草、医草、香艾、蕲艾,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主产于湖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春末夏初花未开时采摘。生用、捣绒或制炭用。现代药学研究表明:艾叶油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玉竹味甘性子,属补益药。功能滋养气血,平补肺胃,益阴润燥。常用于肺胃阴伤或燥邪伤肺而致的咳嗽少痰,咽干舌燥,燥热口渴等症。玉竹多与沙参,麦冬、桑叶,杏仁,石斛,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6
中医学认为,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二经。具有滋阴润燥、除烦止咳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肺胃燥热、咳嗽少痰、心烦口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尿频、筋脉失养挛痛、素体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6
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经,为虫类吮血之品。其味苦咸,苦能泄结,咸可软坚,咸能胜血,功擅破血逐瘀,其力较猛。《神农本草经》载水蛭“主逐恶血、瘀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29
味甘,性温,无毒。主五脏百病,养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益精神,杀精魅恶鬼气。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神仙,令人心灵。一名二气砂。水银一两,硫黄六铢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24
【出处】《纲目拾遗》【功能主治】治赤白久痢,食积停滞。①《百草镜》:煅黑研用,治食积及痢。②《随息居饮食谱》:治中诸肉毒,及诸食停滞,恶痢不瘳。并煅存性研,开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23
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瘀、血热、血瘀兼热或血热兼瘀所致的各种病证,诸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15
月季花为六大名花之一,又称月月红、四季花,花期绵长,自5月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怒放的鲜花,千姿百色,红、紫、白、玫瑰等颜色交相辉映,黄色的花蕊,绿色的花萼,点缀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14
取乌梅30克,加水1500毫升,将其煎至1000毫升,然后放入适量的白糖即成。每天1剂,代茶饭后饮用,连续饮用1个月为1个疗程。评:慢性结肠炎患者在发病的初期往往有腹泻(每天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