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 > 中药常识
天南星生用外敷,最能散结消肿,治疗疔毒。治疗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1
天花粉与知母并用,善止消渴,如玉液汤;与黄芪并用,能生肌排脓,如内托生肌散;与连翘、穿山甲并用,解一切疮家热毒,如仙方活命饮。天花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效实堪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1
天名精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基部叶宽呈椭圆形,花后凋落,下部叶互生,顶端尖或钝,全缘或有不规则的锯齿,深浅不等,表面绿色较深,光滑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1
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的茎叶。每年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苦,入肝、脾、肾三经。含有马兜铃酸、木兰花碱和β-谷甾醇等成分,具有行气化湿、活血止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1
天葵子为毛茛科天葵属植物天葵的种子,性味甘寒,无毒,有解毒散结,化痰软坚之特殊功效,主治乳痈肿痛、瘰疬、疮毒、妇人血崩、带下、小儿惊风等。治乳痈:天葵子21~30g,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天葵子为毛茛科植物天葵的块根。别名紫背天葵子、千年老鼠屎、天葵根、散血珠等。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性味:味苦;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天麻可平肝息风,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同时可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由于天麻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1、天沟排湿。天麻进入旺盛生长期,这时就要开始检查栽培场地的排水沟是否积水和畅通。土壤含水量可在60-65%即可。7、8、9三个月是天麻需水最多时期,在此期间一定要及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无破损、无病虫害、无畸形的天麻块茎做种栽培最好。但在种紧缺时,块茎破损不重的,经处理也可以做种栽培。处理方法是:先将破损部分用刀或竹片削去,刀口经日晒至不跑浆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1、适时栽培。天麻在休眠期栽种成活率高。冬栽10-11月份、春栽3-4月份成活率高。一般不在夏季栽植天麻,因为这时正是天麻生长季节,此时移栽天麻则破坏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关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蜜环菌生长在天麻上,是把天麻作为自己的营养源,而天麻处于生长期或生长旺期,亦把蜜环菌变成养肥自己的营养源。但在天麻停止生长时,如果给蜜环菌创造了适宜生长发育和繁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余治疗痰厥头痛,咳痰稠黏,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者,常用《脾胃论》中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方用:黄柏9克,干姜3克,天麻9克,苍术9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天麻是良品 功擅在祛风在中药书中,天麻是被归入治风药的,主要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天麻入肝经,因而是治风之神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天麻味辛,性平。有熄风、祛痰、止痉的作用。最适用于虚风内动、风痰上扰而致的眩晕、四肢麻木、抽搐等症。常用于头痛眩晕、中风、小儿惊风等情况,下面就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
在古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已被广泛应用,是古代医家常用的名贵中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有“主杀、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0-30